。ㄒ唬┺r地使用權的內容
農地使用權人在權利期限內,對土地享有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部分處分權,并可依法繼承。(荒山、荒地、荒丘、荒灘等未開發(fā)利用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須達到一定的轉讓條件方可轉讓,具體轉讓條件依各地方的有關規(guī)定。)
在各類集體土地使用權中,農地使用權人享有的權利最充分,其在權利期限內對土地享有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
1、為了穩(wěn)定承包關系,根據(jù)《農村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承包期內,發(fā)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guī)定繼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xù)承包。
2、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xié)商等方式取得的,該承包人死亡,其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guī)定繼承;在承包期內,其繼承人可以繼續(xù)承包。
3、承包經營權的合法流轉得到保護。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但應遵循以下原則:(一)平等協(xié)商、自愿、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yè)用途;(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四)受讓方須有農業(yè)經營能力;(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yōu)先權。(根據(jù)第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xié)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的流轉方式更多,如可以依法采取轉讓、出租、人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等。)
(二)“四荒”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
依法承包并已辦理土地登記的荒山、荒地、荒丘、荒灘等的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經發(fā)包方同意,并出具書面證明。集體土地上農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經集體土地所有者的同意。
依《擔保法》第34條第5項和原《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的若干規(guī)定》第4條的規(guī)定,集體荒地土地使用權已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的,經發(fā)包方同意,可以設定抵押權。為辦理抵押登記,抵押人需出具發(fā)包人同意抵押的書面證明。
。ㄈ┺r地使用權人行使權利應受的限制
此限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不得擅自改變權利取得時設定的土地用途根據(jù)《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關自然資源立法的規(guī)定,法律對農地使用權用途的限制與對企業(yè)建設用地權用途的限制有所不同。對后者是嚴格的用途限制,而對前者僅在農用地轉非農用地方面是嚴格的用途限制,其目的在于實現(xiàn)耕地的保護。而農、林、牧、漁業(yè)用地之間用途的改變,法律并未嚴格禁止,只是禁止或限制上述用途改變導致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性開發(fā)、利用。例如,毀壞森林、草原開墾耕地、圍湖造田和侵占江河灘地等,為《土地管理法》第39條所禁止。因此,農、林、牧、漁之間土地用途的改變應依有關法律規(guī)定,并應經集體土地所有者同意。至于農、林、牧、漁各部門中的具體用途的改變,例如種植作物由糧食生產轉變?yōu)槭卟松a,不屬于土地用途改變,可以由承包經營權人自主決定。
2.不得閑置耕地我國是一個耕地資源極為稀缺的國家,閑置耕地與立法取向不符!锻恋毓芾矸ā返37條第3款規(guī)定:“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和個人連續(xù)兩年棄耕拋荒的,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fā)包的土地。”此項規(guī)定既適用集體耕地,也適用國有耕地。
例題:在各類集體土地使用權中,(A)享有的權利最充分。
A、農地使用權人
B、宅基地使用權人
C、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用地使用權人
D、鄉(xiāng)村公益用地使用權人
上一篇:復習指導:集體土地使用權的終止
下一篇:復習指導: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