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師考試重點知識匯總——土地估價實務
報告的優(yōu)質主要表現為:
第一、報告內容全面,正文內容和附件資料齊全、配套;
第二、公正客觀,估價方法的選用及評估思路、過程合理、依據充分;
第三、用詞準確,報告文字表述嚴謹、邏輯性較強;
第四、評估結果基本準確,符合市場行情;
第五、報告裝訂整齊、美觀、統(tǒng)一。
在實際工作中,審查報告的重點除了產權狀況外,還有通過對估價對象客觀的分析,對偏離正常價值的過高或過低估價結果提出調整建議,以避免國家或當事人的重大損失。
報告審查的主要內容:
1、審查估價對象,其中包括權屬、估價時點、估價作業(yè)日期和有關證明材料;
2、審查估價目的,包括價格定義、價值類型;
3、審查估價數據,包括估價報告定性、定量數據的來源及獲取方式是否可靠?估價結論是否得到相關數據的支持;
4、審查估價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否合理,數據分析是否科學;
5、審查估價條件,包括是否考慮得出估價結論的必要性,以及應用估價結論的限制條件,對房地產最高最佳使用評價的結論及其使用建議是否合理?風險分析是否恰當;
估價方法要點:市場比較法
應用市場比較法估價,要按照《規(guī)程》規(guī)定,選擇具有替代性的、估價時點近期的,市場上交易的類似比較實例,進行因素比較作適當修正后,確定待估宗地的土地價格,要求比較實例不得少于三個。估價中,除要求選擇的實例與估價對象屬于同一供應圈、用途一致,在地域上屬近鄰區(qū)域或類似區(qū)域外,對比較實例選擇、比較因素選擇、因素條件的比較及因素修正有以下的具體要求:
1、比較實例選擇
所選實例應是實際交易實例,并說明案例的具體坐落(門牌號和宗地號)。比較案例選擇(大于或等于三個)要求:
、倥c待估宗地屬同一供應圈(即盡量在同區(qū)域、同級別,且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相近。如同區(qū)域無案例,可選擇鄰近區(qū)域或同一級土地內的類似區(qū)域的交易案例,但選擇案例的交易價格不能相差太大,根據經驗不能超過25%)。
、谂c待估宗地用途應相同或相似(按用地類型細類),如無用途相同案例,可選擇用途相近。例如待估宗地用途為住宅可選擇商住,如工業(yè)可選擇倉儲,前提是已有一至二個與待估宗地用途相同的交易案例。用途不一致時應設用途修正。
、叟c待估宗地的交易類型(價格類型)相同,交易類型一般包括出讓,轉讓,股份制改造,租賃,抵押等。
④a、如果市場比較穩(wěn)定且交易較少,比較的有效期限可延長,即選擇幾年的交易案例用于比較(最長不超過三年);
b、如市場變化比較快且交易活躍,則比較的有效期要縮短(最長不超過1至2年),一般交易案例的有效期最長不超過三年;
、萁灰装咐仨殲檎=灰祝闯山粌r格為正常價格或可修正為正常價格)。所謂正常交易應是公開、平等、自愿的交易。
、迌r格內涵要一致,比如開發(fā)程度、市區(qū)的五通一平與郊區(qū)的差異:是基底的價格還是含分攤面積的價格等。
按上述要求選擇好比較案例后,分別進行描述,描述內容(如有可能,最好到現場查看)如下:
交易實例狀況:
a、座落位置、形狀、地質;
b、水、電、路、訊、暖等基礎設施
c、商業(yè)繁華、交通等環(huán)境條件
d、土地利用現狀與規(guī)范用途
e、有關地上建筑物的基本情況
f、權利狀況和土地使用年限等
2、成交價格
包括房地總價、土地總價、房屋總價及相應的單價和房屋租賃等內容,同時說明價格類型、價格水平及種類等。
3、付款方式
包括:一次付清、分期付款及比例、抵押貸款比例、租金支付支付等內容。
4、成交日期
一般描述包括使用單位、位置、四至、用途、面積、規(guī)劃條件(如建筑面積、容積率、建筑密度等)、土地等級、土地開發(fā)程度、期日交易、土地使用年限、交易類型、交易情況、交易價格等。區(qū)域因素及個別因素等條件按用途不同選擇見因素選擇內容。
5、因素選擇
估價時選擇的比較因素,應包括影響地價的全部主要因素,主要是區(qū)域因素和個別因素。以上因素要與報告第二部分分析的地價影響因素對應,不得漏掉重要因素,必要時應說明進行因素選擇的依據。
選擇因素的原則:
a、結合待估宗地所處區(qū)位及用途選擇因素,用途不同影響地區(qū)地價的因素有差異,且影響程度不同。類型不一致,應進行交易類型的修正(除抵押評估外,一般不選擇抵押實例)。
b、成交日與待估宗地的估價期日應接近。
c、選擇地價影響因素時要全面分析,不要漏掉重要影響因素,且選擇因素要與報告第二部分分析的地價影響因素對應,必要時應說明進行因素選擇的依據。
上一篇:評估在建工程的準備工作
下一篇:土地管理基礎模擬試題(一)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