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工藝工法 > 房建工程 > 正文
2014-04-28 11:48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在建筑使用功能方面的仿生,應用也很普遍,不過表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善于應用類推的方法,就可以從自然界中吸取無窮的靈感,使建筑的空間布局更具有新意。例如芬蘭著名建筑師阿爾托設計的德國不萊梅的高層公寓(1958—1962)的平面就是仿自蝴蝶的原型,他把建筑的服務部分與臥室部分比作蝶身與翅膀,不僅造成內部空間布局新穎,而且也使建筑的造型變得更為豐富。又如勒。柯布西耶在1950—1955年間設計建造的法國朗香教堂的平面就是模擬人的耳朵,象征著上帝可以傾聽信徒的祈禱。正是因其平面具有超現實的功能,以致在造型上也相應獲得了奇異神秘的效果。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比較著名的如1960—1963年夏朗(Hans Scharoun)在柏林設計建造的愛樂音樂廳內部空間則是仿自樂器內部空間共鳴的效果而建造了這一復雜奇特的形體。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山梨縣建成的文化會館是一座新陳代謝派的著名作品,它的平面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陳代謝的功能,設計了一個個垂直的圓形交通塔,內為電梯、樓梯與各種服務設施,所有辦公空間則建立其間,這樣可以根據需要不斷擴建或減少。
建筑的功能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如何有機組織各種功能成為一種綜合的整體在自然界中生物也為我們提供了交織組合的范例,它不僅僅是單一功能元素的相加,而是多功能發(fā)展過程的綜合,因此產生了一個較高發(fā)展階段的新特性。例如人的嘴,不僅能吃飯,又能說話唱歌,還能品嘗甜酸苦辣。這種原理應該使建筑師在建筑功能組織中有所啟發(fā)。當代集中式的建筑傾向已使巨型高層建筑與多功能建筑隨處可見,這就要求我們在有限的空間內要高效低耗地組織好各部分的關系,使得這些空間可以適應多種功能。建筑師沒有理由在復雜的功能組合中浪費空間和材料,也沒有理由不向大自然這位老師學習。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