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是當前資本市場的一種融資方式,但是,要完成一個項目融資的安排,在目前狀況下仍然具有很大的難度,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從我國當前投融資市場來看,主要包括:
1、項目包裝,要讓國外投資者在很短的時間內,選擇既是我國產業(yè)政策所鼓勵引導的,又是外商投資風險較小的項目。
2、利益保護,即在項目實施全過程中使雙方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3、技術溝通,即通過既熟悉國際慣例又了解中國具體情況的專家隊伍(如財務顧問公司)與國外投資商取得共同的語言。
4、政府把握,即將我國的有關法令、規(guī)定、制度和政策貫徹到具體項目實施過程中去。
盡管如此,當前在我國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仍有多種限制,具體操作起來有多種困難,影響基礎設施吸引國際資本的速度,突出表現在:
1、我國的外匯體制和計劃投資體制決定了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在近期是受到嚴格控制的,比如:所有的BOT項目要經國家計委批準,造成多數基礎設施項目不能利用國外的資本進行開發(fā)和融資。
2、立法不完善,造成項目融資的定義,稅收等方面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3、大型的基礎設施周期過長,繁瑣的審批程序和各級管理體制的低效率,使項目融資舉辦周期有時達數年之久。這點主辦者必須十分重視并設法加以克服。
成功的項目融資安排,需要主辦者和投資人共同努力,制定嚴密和可靠的項目法律和風險分擔結構。以BOT形式進行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為例,主辦方政府必須和投資人就主要的條款,責任和權利簽訂投資協(xié)議,并將這些條件在特許權合同中詳細描述。由于外方在BOT形式中,對于基礎設施的所有權在項目完成之后即轉移給主辦方政府,因此,雙方都關注外方的經營權的價值,即項目所能取得的現金流量,主辦方政府在保護這種排他性的特許權方面應給予外方足夠的保證,包括維護基礎設施的服務購買,限制潛在的市場競爭等等。對于投資人特別關注的問題應該有明確的回答,如國際融資的可能性和額度,外匯的匯兌,年度調費公式的確定,土地的使用權處理等等。國際資金的流動,以盈利為唯一目的,因此,只有當主辦方的基礎設施項目具有良好的結構安排和效高的收益水平時,國際資本才會流向主辦方國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