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的基本組成:建筑地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基層(結構層)、墊層(中間層)和面層(裝飾層)
一、基層鋪設
(一)基土鋪設
基土嚴禁用淤泥、腐殖土、耕植土、膨脹土和含有有機物質(zhì)大于8%的土作為填土。
基土應該均勻密實,壓實系數(shù)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不應小于0.90.
(二)墊層的鋪設
1.灰土墊層
灰土墊層應采用熟化石灰與黏土(或粉質(zhì)黏土、粉土)的拌合料鋪設,其厚度不應小于100mm.
2.砂墊層和砂石墊層
砂墊層厚度不應小于60mm;砂石墊層厚度不應小于100mm.
石子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墊層厚度的2/3.
3.碎石墊層和碎磚墊層
碎石墊層和碎磚墊層厚度不應小于100mm.
碎石的強度應均勻,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墊層厚度的2/3;碎磚不應采用風化、酥松、夾有有機雜質(zhì)的磚料,顆粒粒徑不應大于60mm.
4.三合土墊層
其厚度不應小于100nnn.三合土墊層應分層夯實。三合土中的熟化石灰顆粒,粒徑不得大于5mm;碎磚顆粒粒徑不應大于60mm.
5.爐渣墊層其厚度不應小于80mm.
使用前應澆水悶透;水泥石灰爐渣墊層的爐渣,悶透時間均不得少于5d.
爐渣內(nèi)不應含有有機雜質(zhì)和未燃盡的煤塊,顆粒粒徑不應大于40mm,其顆粒粒徑在5mm及其以下的顆粒,不得超過總體積的40%;熟化石灰顆粒粒徑不得大于5mm.
6.水泥混凝土墊層
水泥混凝土墊層的厚度不應小于60mm.墊層鋪設前,其下一層表面應濕潤。
應設置縱向伸縮縫和橫向伸縮縫;縱向伸縮縫間距不得大于6m,橫向伸縮縫不得大于12m.水泥混凝土墊層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墊層厚度的2/3;含泥量不應大于2%;砂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水泥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C10.
(三)找平層
鋪設前必須對立管、套管和地漏與樓板節(jié)點之間進行密封處理,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在預制鋼筋混凝土板上鋪設找平層時,板縫填嵌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預制鋼筋混凝土板相鄰縫底寬不應小于20mm;
。2)填嵌時,板縫內(nèi)應清理干凈,保持濕潤;
。3)填縫采用細石混凝土,其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0.填縫高度應低于板面10~20mm,且振搗密實,表面不應壓光;填縫后應進行養(yǎng)護;
(4)當板縫底寬大于40mm時,應按設計要求配置鋼筋。
在鋪設找平層時,預制鋼筋混凝土板端應按設計要求做防裂的構造措施。
找平層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徑不應大于其厚度的2/3,含泥量不應大于2%;砂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水泥砂漿體積比或水泥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水泥砂漿體積比不應小于1:3(或相應的強度等級);水泥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15.
(四)隔離層:鋪設防水隔離層時,在管道穿過樓板面四周,防水材料應向上鋪涂,并超過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墻面處,應高出面層200~300mm或按設計要求的高度鋪涂。陰陽角和管道穿過樓板面的根部應增加鋪涂附加防水隔離層。防水材料鋪設后,必須蓄水檢驗。蓄水深度應為20~30mm,24h內(nèi)無滲漏為合格,并做記錄。廁浴間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須設置防水隔離層;炷翉姸鹊燃壊粦∮贑20;樓板四周除門洞外,應做混凝土翻邊,其高度不應小于120mm.
二、面層鋪設
。ㄒ唬┱w面層鋪設
鋪設整體面層時,其水泥類基層的抗壓強度不得小于1.2MPa;
整體面層的抹平工作應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壓光工作應在水泥終凝前完成。
整體面層施工后應進行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應少于7d;抗壓強度應達到5MPa后,方準上人行走;抗壓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整體面層表面不應有裂紋、脫皮、麻面、起砂等缺陷。面層的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積水現(xiàn)象。
整體面層的踢腳線與墻面應緊密結合,高度與厚度均勻。當采用摻有水泥拌合料做踢腳線時,不得用石灰砂漿打底。
整體面層的樓梯踏步的寬度、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樓層梯段相鄰踏步高度差不應大于10mm,每踏步兩端寬度差不應大于10mm;旋轉(zhuǎn)樓梯梯段的每踏步兩端寬度的允許偏差為5mm.各類整體面層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5-21的規(guī)定。
整體面層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mm)表15-21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
水泥混凝土面層水泥砂漿面層普通水磨石面層高級水磨石面層水泥鋼(鐵)屑面層防油滲混凝土和不發(fā)火(防爆的)面層
1表面平整度54324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2踢腳線上口平直443344拉5m線和用鋼尺檢查。
3縫格平直333233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zhuǎn)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zhuǎn)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