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試驗段的總結和大面積的施工
通過試驗段的施工發(fā)現(xiàn),局部二灰土的表面有起皮和松散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為:①平地機操作手技術較差,整平次數(shù)過多,使得二灰土的表面有貼補的薄層,并造成表面含水量過。虎谶^度碾壓。因此,在二灰土施工時要將松鋪系數(shù)適當調大,整平時將高出的二灰土刮除,做到“寧刮勿補”,減少整平次數(shù)。一旦出現(xiàn)起皮和松散現(xiàn)象,即使再灑水碾壓也不能將已起皮和松散的部分密實地緊貼在下部的二灰土上,只能待二灰土強度形成后將表面這部分鏟出,否則將會在底基層和基層之間形成一層軟弱的夾層。
施工單位應通過多次試驗和總結,摸索出每層原材料的攤鋪厚度和二灰土的松鋪系數(shù);配置有效的施工機械;設計合理的碾壓方案;培訓全部的施工人員;在大面積的施工時,應嚴格按試驗段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
6、質量檢測
二灰土的外形尺寸在施工時一般都能夠達到要求,下面僅對二灰土的內在質量檢測作一些分析。
6.1含水量
含水量測試準確與否對二灰土的壓實度和強度有著較大的影響,二灰土在做標準擊實試驗和配合比試驗時含水量的檢測一般用烘干法,而實際施工過程中(碾壓時、成型強度試件時)含水量是用酒精燒干法檢測的。對高塑性粘土做二灰土,這兩種含水量的檢測方法,測試結果相差較大,由于粘性土酒精不易燒透,烘干法比酒精燒干法測出的含水量大2~3個百分點。這樣計算出的壓實度也相差約2個百分點,強度結果也不能代表二灰土的真實強度。因此,必須通過試驗找出這兩者的關系,使二灰土在配合比試驗和現(xiàn)場測試時的含水量相統(tǒng)一。
6.2 灰劑量
石灰是二灰土強度的重要保證,實際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灰劑量。
6.2.1標準曲線的建立
結合現(xiàn)場施工情況,一般選用剛滿足Ⅲ級灰標準的消石灰;由于粉煤灰和土的EDTA耗量一般在3.0ml以下,而石灰的EDTA耗量均在90ml以上,在配制標準溶液時,采用粉煤灰用量不變,石灰和土的比例變化來建立灰劑量標準曲線。
6.2.2灰劑量的檢測
在施工現(xiàn)場取已拌和好的二灰土,不過篩直接檢測;灰劑量稍低,根據(jù)各種灰劑量的配合比結果,只要能保證二灰土的強度,可以不二次加灰;若灰劑量過低,則必須重新加灰拌和;各點灰劑量的偏差也能反映出摻灰的均勻情況。
6.3壓實度、強度
壓實度和強度是一對統(tǒng)一的指標,7d無側限抗壓強度0.6MPa是指在95%的壓實度標準下的結果。
用灌砂法檢測全層厚的壓實度,按規(guī)范要求的頻率進行檢測,對短施工段落進行評定,最少不能少于6個點。壓實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①施工配合比不準確。這主要和粉煤灰的用量有關,粉煤灰的用量多則二灰土的最大干密度偏小,粉煤灰的用量少則二灰土的最大干密度偏大。②含水量不均勻。二灰土的表面含水量偏小,造成二灰土表面松散。③二灰土的厚度太大,二灰土的下部碾壓不密實。
在二灰土碾壓前多點取樣,在室內混合后測含水量,立即成型強度試件,養(yǎng)生7d進行強度試驗。在強度試驗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①稱取二灰土試樣的質量和成型試件的高度。試件的高度和二灰土的質量影響其壓實度,1mm的高差能使試件壓實度增減約2個百分點,從而造成強度值的誤差較大,試件高度應控制在5.00mm±0.05mm;稱取二灰土試樣的質量時,要精確至0.1g。②選用合適量程的量力環(huán)。量力環(huán)的量程一般不宜大于5kN,量程過大壓力讀數(shù)不準確,計算時造成離散系數(shù)偏大,代表值偏小,如量力環(huán)測出的壓力為0.1KN,計算出的強度為0.051MPa。
7、小結
本文只是針對一種土質做二灰土的施工情況的介紹,各地區(qū)的材料差別較大,只用一種方法的試驗段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成功的施工方法也不止這一種,這需要通過大量的室內試驗和試驗段來驗證。經多次檢測,要求20cm厚的二灰土的壓實度達到95%非常困難;經對厚為20cm、已達到95%壓實度二灰土的檢測發(fā)現(xiàn),上面的10cm壓實度一般達到98%~100%,而下面的10cm壓實度一般僅為88%~92%.所以,將二灰土設計成15cm厚較為合理,這樣才能保證二灰土的全層都達到的95%壓實度。二灰土底基層厚度設計過厚,施工時必須加大碾壓功率,過度碾壓使得壓路機的剪切力超過二灰土的抗剪強度,使二灰土的上部開裂,這反而影響二灰土的使用性能。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