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工藝工法 > 設備工程 > 正文
2010-02-24 10:4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一、工程概況:
江蘇目前多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作為模板支架,但由于項目經理、技術人員對超常規(guī)砼結構支模的重要性和嚴重性認識不足,對扣件式鋼管排架支撐的承載力決定因素認識不足,導致了幾例典型的模板支架倒塌事故,如南京電視臺演播大廳屋蓋模板支架整體倒塌、中國銀行蘇州分行綜合業(yè)務樓共享空間屋蓋模板支架整體倒塌等重大事故。所幸的是國家已出臺了相應的施工規(guī)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可供設計、施工參考。參照規(guī)范并借鑒前人的經驗編制了本施工方案,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二、搭設方案:
(一)搭設材料及尺寸:
本工程大懸挑結構的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支撐在一層地面和二、三層樓面上。材料采用φ48×3.5鋼管、可鍛鑄鐵扣件、九合板模板、木枋斜楞,一架兩用,即支撐結構和裝修施工使用,但主要用于結構支撐。
考慮要利用懸挑部位原建筑外腳手架做為支撐的一部分,故取定立桿縱橫間距為原外腳手架柱距的一半,均為700mm,水平桿縱橫向間距為700mm,立桿步距取1500mm。南側支撐布置、北側支撐基本相同。
。ǘ嬙煲螅
、倭U間連接宜采用對接扣件,為使接頭按規(guī)范要求相互錯開,底部立桿間隔交叉采用6.0m、6.5m鋼管,上部立桿采用4.5m、5.0m鋼管。
、谠谥误w系四邊與中間每隔4排立桿從底到頂搭設豎向剪刀撐,縱向3道,橫向7道。
、勖繉禹攀┕し謨刹竭M行,先澆筑框架柱,待其到一定強度后與支撐體系做剛性連接后再澆樓面砼,以增強支撐體系的整體穩(wěn)定性。
、苤误w系與結構通過框架柱和預埋鋼管作剛性連接,連墻件偏離主節(jié)點不大于0.3m,兩部五跨,從底部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南京十年一遇風壓為0.25KN/m2,本模板支架為敞開式腳手架,僅局部設安全網,且每個連墻件覆蓋面積0.8t,單扣件抗滑不能滿足要求?紤]結構的重要性,將梁下支撐立管加密至@350,并在節(jié)點下排架及左右兩榀排架采用雙扣件抗滑,這樣能滿足要求。
四、其他主要技術與安全措施:
1、九、十、十一層懸挑結構設計為桁架結構,此處各層挑梁在支模時需待頂層(十一、十層)梁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方可拆模。
2、參加支撐體系搭設的作業(yè)人員必須是持證上崗的架子工,作業(yè)時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對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安全交底,施工中及時檢查,對未按施工方案施工之處及時整改,澆筑前全面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3、剪刀撐、斜撐要隨立桿、水平桿同步搭設,底層斜桿下端必須支撐在墊板上。施工中要經常校驗立桿垂直度,全高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400,且不大于100mm。
4、加強對構配件的質量檢查,不合格不準使用。
5、控制扣件螺栓扭力矩:采用扭力扳手,將扣件節(jié)點扭力矩控制在40~65N·m。
6、在支撐體系角桿上端設置避雷針,與整幢建筑物樓層內避雷系統(tǒng)連成整體。
7、在砼澆筑施工時,安排專人負責觀察支撐有無異常響聲、變形,發(fā)現異常情況立即通知現場施工人員撤離。
8、施工時要從建筑內側向外側平行澆筑,泵管盡量不要放到懸挑部位,施工人員不可在懸挑部位聚集太多。在砼澆筑施工前要向施工人員就這些注意事項詳細交底。
五、大懸挑結構施工排架支撐成功的技術管理經驗:
本懸挑結構于2003年6月3日順利澆筑完,澆筑中無異常情況,施工質量很好。從本工程的排架支撐成功實施得到以下技術管理方面的啟示。
1、大懸挑結構屬于超常規(guī)砼結構,其支撐系統(tǒng)的方案設計至關重要,必須建立在較為精確的計算基礎上,不能光靠經驗解決。
2、大懸挑結構通過高密鋼管支撐傳給結構樓板的荷載往往超過其設計荷載,而這往往未能引起有關人員的注意。本工程通過較精確的計算確定門廳樓板承載力不夠,對其作了加強措施,在砼澆筑后檢查門廳屋面板未發(fā)現新的裂縫。
3、支撐體系的施工至關重要,光靠計算不行,必須采取足夠的構造措施來保證支撐的穩(wěn)定性。如支撐中設置剪刀撐及加強層、支撐四周與建筑物采取可靠連接等。有了較完善的施工方案后,在支撐體系搭設過程中還必須加強中間檢查。砼澆筑前,技術人員特別是出方案者必須會同施工項目部和監(jiān)理部共同對支撐體系進行徹底檢查,并且有完整的驗收記錄,以明確各方的責任。
4、本懸挑結構在施工前,施工方、監(jiān)理、業(yè)主都引起了重視,邀請了東南大學郭正興教授等專家來工地對支撐方案進行現場論證,肯定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澆筑前按專家的意見進行了補充加固,確保了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