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資訊中心 > 建設趣聞 > 正文
2012-12-10 14:58 自由建筑報道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作為哈齊鐵路客運專線建設工程正線行經(jīng)路段,具有111年歷史的肇東火車站老站舍、109年歷史的安達火車站老站長室(俄式小二樓)需給哈齊客專“讓道”,其中,肇東火車站老站舍已初步完成平移,而安達火車站老站長室也將于12月底進行平移。為什么要對這兩個建筑進行平移,怎樣將固定的建筑移走,兩次平移有什么不同?
安達火車站老站長室準備平移
5處文化遺產(chǎn)為哈齊客專讓路
據(jù)黑龍江省固特建筑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路長生介紹,1897年8月俄國人開始興建中東鐵路時,也設計建造了大量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分布在沿線。之所以要平移這兩棟建筑,是因為它們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文化遺產(chǎn)并加以重點保護。經(jīng)專家現(xiàn)場踏勘、評估鑒定,需要平移的還包括姜家車站鐵東區(qū)俄式房(老站房)姜家車站倉庫舊址、安達市鐵路行包托運處等。
“中東鐵路全路干線劃分為13個工區(qū),安達站地段屬第七工區(qū),2011年初,我們公司開始對安達火車站老站長室進行保護性加固處理,為平移做準備。老站長室高9.5米、長24米、寬13.1米,兩層總面積355平方米,重1200噸,整個平移過程分加固、切割、頂升、找平和平移五個步驟。”路長生說。
老站長室量身定做“爬犁”
怎樣將固定在地面上的建筑移走?路長生介紹,安達站老站長室部分墻體的建筑用磚已嚴重“粉化”,且裂縫有50余處,加固技術人員首先對磚墻進行修補、替換,并將裂縫注入環(huán)氧樹脂膠進行黏合處理,以防樓體在平移過程中散架。接著拆除老站長室內(nèi)非承重墻、墻體裝飾物以及門窗。
“確定老站長室的建筑結構安全可靠后,我們開始對整棟樓進行加固,做整體夾墻梁,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路長生說,他們對老站長室的屋架、房檐、樓板、木楞等進行了修補替換,并在窗口及頂部增加一道鋼圈梁,對整棟樓的墻體做內(nèi)撐外拉鋼式梁及室內(nèi)鋼筋拉索,將老站長室固定成一個整體。
“平移建筑不是拉著建筑在平移軌道上走,而是要在建筑底部做一個巨大的混凝土鋼性底盤,就像一個大‘爬犁’,通過拉動‘爬犁’來移動建筑物。”固特公司總經(jīng)理孫鴻劍說,固定安達站老站長室墻體的夾墻梁,高80厘米、寬20厘米,在夾墻梁底部用鋼筋、混凝土做40個“銷鍵”,就像扁擔一樣將夾墻梁擔了起來,且與夾墻梁固定。在“銷鍵”上確定了22個頂升點位,然后將承重墻與毛石基礎在地面正負0米處,用液壓金剛石繩鋸切割開。這些都與肇東站老站舍處理方法相同。
孫鴻劍說,相比安達站老站長室,肇東站老站舍的毛石基礎施工質(zhì)量差,有很多不密實處。技術人員對不密實處進行了注漿處理,防止平移過程中散落。
肇東火車站老站舍平移現(xiàn)場
頂升老站長室坐上了“滑車”
“這22個頂升點,每個都有1臺150噸液壓千斤頂負責頂升、2臺100噸螺旋機械千斤頂負責頂升保護,并有16個拉線式位移傳感器監(jiān)控22個頂升點頂升數(shù)據(jù),頂升同步精度達到了0.01毫米。”孫鴻劍說,11月30日,安達站老站長室用了4個半小時成功頂升12厘米,為下一步平移做好了準備。
路長生告訴記者,22個頂升點位的液壓千斤頂操作人員及數(shù)據(jù)測量人員各司其職,按照指揮的命令手動壓升液壓千斤頂,用鋼標尺測量每次頂升數(shù)據(jù),并與拉線式位移傳感器監(jiān)控數(shù)據(jù)核對。每1厘米為一個頂升周期,按2毫米、3毫米反復分四次頂升。每次頂升螺旋機械千斤頂就跟上保護,整個頂升過程的關鍵就在頂升同步,各個頂升點要同力、同高,一旦頂升不同步,就會把老建筑頂歪了。
“整個頂升、回落過程都是通過液壓控制的,肇東站老站舍用了66個千斤頂將1200噸老站舍頂升了90厘米,并平穩(wěn)地回落在混凝土鋼性底盤上,整個過程采用了力和位移綜合控制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在頂升過程中因基礎不均勻沉降對建筑結構的影響。”路長生說,頂升完成后就是“找平”。技術人員要對安達站老站長室原毛石基礎上部和墻體夾墻梁底部(平移底盤)進行“找平”,誤差必須精確到1毫米,需要大約1個月時間。然后將在毛石基礎上部和平移底盤下部,分別鋪墊2厘米厚的鋼板,再在兩層鋼板中間墊高科技材料、摩擦系數(shù)極小的四氟板,大約需要墊220平方米。
兩項平移各有技術亮點
“安達站老站長室采用冰面滑動平移,這是與肇東站老站舍利用鋼柱滾軸在鋼筋混凝土軌道滾動平移的最大區(qū)別。”孫鴻劍說,肇東站老站舍平移路徑的地基承載力較差,如按傳統(tǒng)工藝需加深、加大平移段下滑軌道梁的基礎,為了節(jié)省工期、節(jié)約資金,對平移軌道基礎采用液氮凍結法工藝。液氮的沸點為-196攝氏度,在環(huán)境溫度高于-196攝氏度時會氣化,將帶走大量熱量,也就凍住了軌道基礎及土體,由此來提高平移軌道地基承載力,保證平移工程順利進行,該工藝在國內(nèi)建筑物移位中為首次采用。
孫鴻劍說:“安達站老站長室的平移軌道最初也計劃用鋼筋混凝土軌道,但冬季施工造價高、工程質(zhì)量難保證。我們決定利用北方獨特的氣候條件,將平移軌道建在冰面上。冰面總長度達260多米,厚20厘米到70厘米,抗壓強度完全能夠承載老站長室1200噸的重量,且光滑的冰面適合滑動平移建筑物,這也是我國首次采用冰面平移技術對老建筑進行整體遷移。”
目前,安達站老站長室已完成加固、切割、頂升,而平移路線上的地下管網(wǎng)改造、路燈拆除工作和遷移目的地的新基礎建設也已完成。
預計12月底,老站長室將在冰面上先向東平移28米,再向北平移106米,然后原地旋轉(zhuǎn)90度,再向東平移約85米,最后向南平移20米到達指定遷移位置,平移距離長達240米。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zhuǎn)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zhuǎn)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