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水利水電管理與實務》復習指導二(1)
1F415015掌握土石壩的施工質量控制(案例)
一、料場的質量檢查和控制
1.對土料場應經(jīng)常檢查所取土料的土質情況、土塊大小、雜質含量和含水量等。其中含水量的檢查和控制尤為重要。
2.若土料的含水量偏高,一方面應改善料場的排水條件和采取防雨措施,另一方面需將含水量偏高的土料進行翻曬處理,或采取輪換掌子面的辦法,使土料含水量降低到規(guī)定范圍再開挖。如以上方法仍難滿足要求,可以采用機械烘干法烘干。
3.當含水量偏低時,對于黏性土料應考慮在料場加水。料場加水的有效方法是采用分塊筑畦埂,灌水浸漬,輪換取土。對非黏性土料可用灑水車在壩面噴灑加水,避免運輸時從料場至壩上的水量損失。
4.當土料含水量不均勻時,應考慮堆筑“土牛”(大土堆),使含水量均勻后再外運。
5.對石料場應經(jīng)常檢查石質、風化程度、石料級配大小及形狀等是否滿足上壩要求。
如發(fā)現(xiàn)不合要求,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二、壩面的質量檢查和控制
1.在壩面作業(yè)中,應對鋪土厚度、土塊大小、含水量、壓實后的干密度等進行檢查,并提出質量控制措施。對黏性土,含水量的檢測是關鍵,可用含水量測定儀測定。干密度的測定,黏性土一般可用體積為200~500cm3的環(huán)刀取樣測定;砂可用體積為500cm3的環(huán)刀取樣測定;礫質土、砂礫料、反濾料用灌水法或灌砂法測定;堆石因其空隙大,一般用灌水法測定。當砂礫料因缺乏細料而架空時,也用灌水法測定。
2.根據(jù)地形、地質、壩料特性等因素,在施工特征部位和防滲體中,選定一些固定取樣斷面,沿壩高5~10m,取代表性試樣(總數(shù)不宜少于30個)進行室內物理力學性能試驗,作為核對設計及工程管理之根據(jù)。此外,還須對壩面、壩基、削坡、壩肩接合部、與剛性建筑物連接處以及各種土料的過渡帶進行檢查。對土層層間結合處是否出現(xiàn)光面和剪力破壞應引起足夠重視,認真檢查。對施工中發(fā)現(xiàn)的可疑問題,如上壩土料的土質、含水量不合要求,漏壓或碾壓遍數(shù)不夠,超壓或碾壓遍數(shù)過多,鋪土厚度不均勻及坑洼部位等應進行重點抽查,不合格的應進行返工。
3.對于反濾層、過渡層、壩殼等非黏性土的填筑,主要應控制壓實參數(shù)。2011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成績查詢
4.土壩的堆石棱體與堆石體的質量檢查大體相同。主要應檢查上壩石料的質量、風化程度,石塊的重量、尺寸、形狀,堆筑過程有無離析架空現(xiàn)象發(fā)生等。
5.對于壩體填料的質量檢查記錄,應及時整理,分別編號存檔,編制數(shù)據(jù)庫,既作為施工過程全面質量管理的依據(jù),也作為壩體運行后進行長期觀測和事故分析的佐證。
1F415020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施工技術
1F415021熟悉面板堆石壩壩體材料分區(qū)
一、堆石材料質量要求
二、堆石壩壩體分區(qū)
堆石體的邊坡取決于填筑石料的特性與荷載大小,對于優(yōu)質石料,壩坡一般在1:1.3左右。
壩體部位不同,受力狀況不同,對填筑材料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應對壩體進行分區(qū)。堆石壩壩體分區(qū)基本定型,主要有墊層區(qū)、過渡區(qū)、主堆石區(qū)、下游堆石區(qū)(次堆石料區(qū))等,如圖1F415021所示。
1A一上游鋪蓋區(qū);1B一壓重區(qū);2-墊層區(qū);3A一過渡區(qū);3B-主堆石區(qū);3C-下游堆石區(qū);4一主堆石區(qū)和下游堆石區(qū)的可變界限;5-下游護坡;6-混凝土面板
?。ㄒ唬|層區(qū)
墊層區(qū)的主要作用在于為面板提供平整、密實的基礎,將面板承受的水壓力均勻傳遞給主堆石體。
?。ǘ┻^渡區(qū)
過渡區(qū)位于墊層區(qū)和主堆石區(qū)之間,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墊層區(qū)在高水頭作用下不產(chǎn)生破壞。
?。ㄈ┲鞫咽瘏^(qū)
主堆石區(qū)是壩體維持穩(wěn)定的主體,其石質好壞、密度、沉降量大小,直接影響面板安危。
?。ㄋ模┫掠味咽瘏^(qū)
下游堆石區(qū)起保護主堆石體及下游邊坡穩(wěn)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