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師考試《生產技術》:鐵路運輸安全技術
第六章 交通運輸安全技術
第一節(jié) 鐵路運輸安全技術
第二節(jié) 道路交通和運輸安全技術
第三節(jié) 水運交通安全技術
第四節(jié) 交通運輸安全技術規(guī)程、規(guī)范與標準
第一節(jié) 鐵路運輸安全技術
4.1.1 大綱要求與分析
一、熟悉鐵路運輸安全的要求;
二、了解鐵路運輸危險有害因素和隱患的分析方法及主要事故類別;
三、熟悉鐵路運輸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及主要事故隱患;
四、掌握鐵路運輸危險有害因素的類別、辨識及其可能導致的事故;
五、了解鐵路運輸安全技術措施的類別及作用;
六、熟悉鐵路運輸安全設備、安全設施的技術要求和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七、掌握預防重大事故發(fā)生的安全技術措施。
4.1.2 教材重點提示
一、鐵路運輸安全基礎知識
?。ㄒ唬┸噭瞻踩R
1.行車工作的基本原則
行車工作必須堅持集中領導、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原則。局與局間由鐵道部,一個調度區(qū)段內由本區(qū)段列車調度員統一指揮。
2.行車基本閉塞法
行車基本閉塞法采用自動閉塞和半自動閉塞兩種。電話閉塞法,是當基本閉塞設備不能使用時,根據列車調度員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閉塞法。
4.編組列車的一般要求
列車應按《鐵路技術管理規(guī)程》(第十版)規(guī)定及列車編組計劃和列車運行圖規(guī)定的編掛條件、車組、重量或長度編組。列車重量應根據機車牽引力、區(qū)段內線路狀況及其設備條件確定;列車長度應根據運行區(qū)段內各站到發(fā)線的有效長度,并須預留30 m的附加制動距離確定。
6.車站接發(fā)列車的基本原則和程序
車站應堅持安全、迅速、準確、不間斷地接發(fā)列車,嚴格按運行圖行車的基本原則。接發(fā)列車時,車站值班員應親自辦理閉塞、布置進路、開閉信號、交接憑證、接送列車、指示接車或發(fā)車。接發(fā)列車應在正線或到發(fā)線上辦理,并應遵守以下原則:客運列車、掛有超限貨物車輛的列車,應接入固定線路;特快旅客列車應在正線通過,其他通過列車原則上應在正線通過;原規(guī)定為通過的客運列車由正線變更為到發(fā)線,接車及特快旅客列車變更進路時必須經列車調度員準許,并預告司機。
7.各鐵路局《行車組織規(guī)則》制定的原則
各鐵路局應按《鐵路技術管理規(guī)程》(第十版)規(guī)定的原則,結合各鐵路局行車設備的實際情況和運營實踐經驗來制定《行車組織規(guī)則》。
(二)機務安全知識
4.機車“三項設備”運用管理的規(guī)定
運行機車上必須安裝機車信號、列車無線調度電話、列車運行監(jiān)控記錄裝置(簡稱“三項設備”)。為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各鐵路局應根據實際編制《行車安全裝備使用、維修管理實施細則》,并建立鐵路局和基層單位各級干部的定期檢查、抽查制度。
5.機車乘務員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擔當夜間乘務工作并一次連續(xù)工作時間超過6 h的乘務員,必須實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務員待乘臥床休息時間不得少于4 h,待乘人員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持IC卡到達待乘室簽到,按指定房間休息;段、車間值班干部每天必須檢查乘務員待乘休息情況,鐵路局應對管內各待乘室的管理工作進行不定期的抽查。
?。ㄈ┕瞻踩R
2.線路標準軌距和曲線線路加寬、超高限度
軌距是鋼軌頭部踏面下16 mm范圍內兩股鋼軌工作邊之間的最小距離。直線軌距標準規(guī)定為1435 mm.曲線線路軌距加寬限度:300 m≤半徑<350 m,加寬5 mm;半徑<300 m,加寬15 mm.曲線地段外軌最大超高,客貨共線的雙線地段不得超過150 mm,單線地段不得超過125mm.
3.機車車輛上部限界最高、最寬的限度
機車車輛無論空、重狀態(tài),均不得超出機車車輛限界,其上部高度至鋼軌頂面的距離不得超過4 800 mm;其兩側最大寬度不得超過3 400 mm.
4.鐵路線間距的基本規(guī)定
鐵路線間距為區(qū)間及站內兩相鄰線路中心線間的標準距離,線間最小距離的基本規(guī)定為:線路允許速度不超過140 km/h的區(qū)段,區(qū)間雙線為4 000 mm,站內正線、到發(fā)線和與其相鄰線間為5 000 mm;線路允許速度140 km/h以上至160 km/h的區(qū)段,區(qū)間雙線為4 200 mm,站內正線與相鄰到發(fā)線間為5 000 mm,牽出線與其相鄰線為6 500 mm.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掃碼并回復安全工程師進群


56:42
55:00
3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