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公用工程》:灌注混凝土
15、灌注混凝土時堵管的原因:
主要由①灌注導管破漏②灌注導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弁瓿啥吻蹇缀蠊嘧⒒炷恋臏蕚鋾r間太長④隔水栓不規(guī)范⑤混凝土配制質(zhì)量差⑥灌注過程中灌注導管埋深過大等原因引起
16、防止灌注混凝土時堵管的措施:
1)灌注導管在安裝前應有專人負責檢查,可采用肉眼觀察和敲打聽聲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檢查,檢查項目主要有灌注導管是否存在小孔洞和裂縫、灌注導管的接頭是否密封、灌注導管的厚度是否合格。
2)導管使用前應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嚴禁用氣壓。進行水密試驗的水壓不應小于孔內(nèi)水深1.3倍的壓力。
3)灌注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應為300~500mm.
4)完成第二次清孔后,應立即灌注混凝土。
17、引起灌注混凝土過程中鋼筋骨架上浮的原因:
1)混凝土初凝和終凝時間太短,使孔內(nèi)混凝土過早結(jié)塊,當混凝土面上升至鋼筋骨架底時,混凝土結(jié)塊托起鋼筋骨架;
2)清孔時孔內(nèi)泥漿的砂粒太多,砂?;爻猎诨炷撩嫔?,形成較密實的砂層,并隨孔內(nèi)混凝土逐漸升高,當砂層上升至鋼筋骨架底部時便托起鋼筋骨架;
3)混凝土灌注至鋼筋骨架底部時,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鋼筋骨架上浮。
18、防止灌注混凝土過程中鋼筋骨架上浮的措施:
1)保證混凝土的質(zhì)量;
2)認真清孔:
3)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4)當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復正常灌注速度。
19、發(fā)生樁身混凝土強度低或混凝土離析的原因:
施工現(xiàn)場配合比控制不嚴、攪拌時間不夠和水泥質(zhì)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