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覺定位
人耳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能夠判斷聲源的方向與遠近。聽覺定位是由雙耳聽聞得到的。
由聲源發(fā)出的聲波到達雙耳時有一定的時間差、強度差和相位差。人據此可判斷聲源的方位和遠近,進行聲像定位。
2.時差效應
如果到達人耳的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稱為“時差”)小于50ms,就不覺得聲音是斷續(xù)的。一般認為,在直達聲到達后約50ms內到達的反射聲(即聲程差為17m),可以加強直達聲;而在50ms后到達的反射聲,不會加強直達聲。如果延時較長的反射聲的強度比較突出,則會形成回聲的感覺。在室內音質設計中,回聲是一種聲學缺陷,應加以避免。
人耳對回聲感覺的規(guī)律,最早是由哈斯(Hass)發(fā)現的,故稱為哈斯效應。
3.掩蔽效應
人耳對一個聲音的聽覺靈敏度因為另一個聲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現象,稱為掩蔽效應。存在的干擾聲音稱為掩蔽聲。
掩蔽效應說明了噪聲的存在會干擾有用聲信號的通訊。但有時可以利用掩蔽效應,用不敏感的噪聲去掩蓋不想聽到的聲音。
4.純音等響曲線
人耳對聲音的響應并不是在所有頻率上都是一樣的。以純音做實驗,取1000Hz純音的某個聲壓級作為參考標準,則聽起來和它同樣響的其他頻率的純音的各自聲壓級就構成一條等響曲線。依次改變參考用的1000Hz純音的聲壓級,就得到一組參考曲線。
5.聲音三要素
聲音的強弱、音調的高低和音色的好壞,稱為聲音三要素。
聲音的強弱可用聲壓級、聲強級及響度級描述。
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音的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相同的頻率變化對人耳總是產生相同的音調變化感覺。例如,把頻率提高一個倍頻程,從250Hz變到500Hz,或從2000Hz變到4000Hz,在音樂中均提高了“八度音”程。復音音調的高低,還與該復音的頻譜有關。
音色反映了復音的一種特性,它主要取決于復音的頻率成分及其強度,即由頻譜決定。樂音也是一種復音。在樂音中,頻率最低的聲音稱為基音,可據此來判斷音調。頻率是基音的整數倍的聲音稱為泛音。樂音的音色就是由聲源所發(fā)出的泛音的數目,泛音的頻率和強度所決定的。不同的樂器的基音和泛音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音色。樂音的頻譜為線狀譜。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