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9 15:34 來自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50年代末期通過土層錨桿的使用使擋土結構有了新發(fā)展,在基坑開挖前先建造樁、地下連續(xù)墻、板樁等利用土層錨桿對其進行背拉從而形成錨桿式擋墻。10年后出現了錨桿構造墻,它是利用砼構件排列在開挖過程中的土層表面,用錨桿進行背拉,這是一種可以與挖方工程同時進行作業(yè)的方式。
60年代出現了加筋土墻,一般在填方區(qū)如筑路、平整場地填方區(qū)域形成的擋土墻,在分層回填土方時分層鋪放土工織物并于預制砼面板拉結,形成加筋土擋墻。70年代出現了土釘墻,1972年法國承包商在法國凡爾賽市鐵路邊坡開挖進行了成功應用。1979年巴黎國際土加固會議之后在西方得到廣泛應用,1990年在美國召開的擋土墻國際學術會議上,土釘墻作為一個獨立的專題與錨桿擋墻并列,使它成為一個獨立的土加固學科分支。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