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2 14:58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我國城市及建筑所面臨的火災威脅
火災是各種災害中與所有人的日常生產和生活關系最密切且極具毀滅性的災害之一,其發(fā)生的頻度居各類災害之首。據統(tǒng)計,2001年—2010年,我國共發(fā)生火災201萬余起,造成19570人死亡,20311人傷殘,直接財產損失約150億元。我國這10年的火災基本數據見表1.
現代化城市具有生產集中、人口集中、建筑集中、財富集中等基本特點,同時伴有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災危險源多等現象,這就導致了城市火災損失呈增長趨勢這一世界性的共同規(guī)律。
由于人口和各種生產力要素逐步高度集中于城市,各種自然災害對城市侵襲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日趨嚴重。但長期以來,我國對于城市抗御災害的問題常局限在個別的自然災害上,而沒有從整個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和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不同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技術研究和技術與經濟的綜合研究。因此,城市綜合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已經構成了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jié)撛诘膰乐赝{。
縱觀世界發(fā)達國家大城市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發(fā)現現代建筑的基本發(fā)展方向是:
1.向高層發(fā)展。即在節(jié)約城市用地的同時,將城市立體化了。
2.向大規(guī)模、復合型方向發(fā)展。即將地下的商場、地鐵交通與地面的商業(yè)和居住層聯合成一個整體。
3.向多用途、多功能復合型(在同一建筑的同一水平樓層內集社會公眾活動、辦公事務、飲食服務為一體的復合使用功能型)方向發(fā)展。向大跨度、大容量的建筑方向發(fā)展。
應該說,上述任何一種建筑形式都會給建筑防火帶來新的問題,提出新的挑戰(zhàn)。
由于社會、土地和人口諸多因素的影響,高層與超高層建筑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大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這些建筑的出現,革新了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對建筑防火設計和消防滅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火災是指失去控制的火,在其蔓延過程中給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一種具有災害性的燃燒現象。防止火災的發(fā)生及其嚴重危害是城市建設最基礎的工作之一。
從城市防火角度看,我國絕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著以下一些共性問題:
1.城市基礎設施差,建筑物本身耐火能力低
我國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在舊城市的基礎上興建、發(fā)展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簡陋棚區(qū),手工作坊,各色民居和各類工業(yè)、商業(yè)建筑高度混雜在一起,立體地展現出這些城市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風貌。這些城市及其老式建筑物普遍沒有或很少具有整體防火能力。有人曾形象地說,某些城市猶如坐落在“火山”上。而相當一部分城市的消防管網設施是幾十年以前建造的,其中一部分已無法正常使用。
2.建筑密集,規(guī)劃布局混亂
城市舊區(qū)的建筑密度大,房屋大多是低矮破舊的,幾十棟,甚至幾百棟連成一體,建筑間通道狹窄,一旦發(fā)生火災,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都是嚴重的問題。城市中的新建筑或穿插在舊區(qū)中,或相對集中建設,但總是由于各種各樣現實條件的制約而無法保證合理、規(guī)范的防火規(guī)劃真正實施。
3.管理渠道不暢,全民防火意識差
城市防火規(guī)劃管理涉及的單位和部門眾多,現實中暴露出來的矛盾常常無法找到權威、統(tǒng)一的管理部門予以解決。而在城市中,絕大多數居民的防火意識很差,缺乏最基本的防火、滅火知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4.生活和生產用燃料成分多種多樣
我國的城市生產和生活用燃料的成分比較復雜地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如有用柴草、木炭、煤、液化石油氣、天然氣、油、電等作為基本燃料的。這種無規(guī)則的混雜加大了管理工作的困難,增大了火災危險性和控制火災的難度。
5.建筑電氣火災危險性加大
城市中的老小區(qū)的建筑密集,建筑原有的電線布置本來就不規(guī)范,而隨后不斷出現的亂拉亂接現象更把這種混亂推向了極端。許多線路敷設的時間已十分長久,線路的絕緣部分早已老化甚至損壞。而逐漸增多的家庭電器又不斷增大用電量,電線超設計負荷現象十分普遍。所以,電氣火災已成為建筑火災的第一成災原因。
6.城市缺少整體防火體系
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系統(tǒng)的、可具體操作的綜合防御火災的對策。各部門只能盡其有限能力開展一些局部的研究工作。全國在城市綜合防火能力及防御體系和政策的研究方面還幾乎是空白。
7.高層建筑帶來新的防火問題
高層建筑內容納的人數很多,垂直撤離距離大,加之火災中人們的恐慌心理,都使安全疏散成為人們首先關注的問題。另外,高層建筑給消防滅火帶來了特殊的困難。當火沿著建筑內空間發(fā)展時,消防人員會因煙霧的阻礙和垂直攀登距離過長而延誤戰(zhàn)機;當火沿建筑外墻向上蔓延時,消防人員往往會因云梯高度不夠和供水不足而無法撲滅升騰的火焰。
8.大空間和地下建筑增多
高大空間的公共建筑和地下建筑對防火安全系統(tǒng)提出了特殊的要求,F行的一些常規(guī)消防設施基本不能滿足這一類建筑的安全要求。而大空間和地下公共建筑一旦出現火災,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的嚴重后果。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