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08:33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 要:家具是人類發(fā)展史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常見產品,它的發(fā)展與國際社會的歷史發(fā)展是一致的。本文通過家具設計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九世紀為研究背景,進行中西方家具裝飾風格的異同比較分析,使我們清楚認識這個時期家具風格的發(fā)展概況,并結合中西方家具的藝術成果,認真吸取各自優(yōu)點,提出當前中國家具設計的發(fā)展方向,使之與世界家具設計的發(fā)展接軌。
關鍵詞:
家具廣義上是指人類維持正常生活、從事生產實踐和開展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類器具,從字面意義上解釋,就是“家用的器具”。狹義家具主要是指具有坐臥憑依或貯存支撐等使用功能的器具。自人類社會出現家具以來,其發(fā)展便再也沒有停止過,家具是人類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為反映不同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載體,中西方家具發(fā)展都經歷了多個歷史時期,各種各樣裝飾風格的形成,造型、結構、用材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十九世紀是處于古與今的交替時期,中國仍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家具發(fā)展出現了頂峰后的衰落期;而西方世界正進入資本主義世界,家具發(fā)展締造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頁。中西方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一時期下所發(fā)展的家具裝飾風格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與一致性。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它們對今天的家具設計發(fā)展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對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
十九世紀中國家具裝飾風格的演變
我國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臺、桌、椅、柜等。古人習慣席地而坐,席可能就是最早的家具,而床為主要的家具。后來出現了屏、幾、案等家具,床既被用于坐具也用作臥具,榻則在床的基礎上衍生而來。到了南北朝,人們從屈膝而坐逐漸變?yōu)榇棺愣,高型坐具開始流行于當時的社會。
在家具設計風格上,中國家具自古秉承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裝飾風格上把三家思想交融互補、兼收并蓄。如秦代家具制造匯聚六國工匠的技藝精髓,漢代家具融南北方風韻于一體,唐時期家具風格借鑒了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別具外來風韻。明清時期,中國傳統(tǒng)家具設計令人稱道,其精湛的工藝和設計的別致性成為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寶貴的一筆財富。尤其明清家具設計藝術以其簡約的線條、古樸的質感、簡潔而精美的木雕裝飾讓人流連忘返。在中國家具發(fā)展歷史中,明式家具與清式家具一定會被相提并論,在這里先探討一下明式家具。
1.以典雅脫俗為裝飾風格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宋元家具風格的基礎上,繼承優(yōu)點并逐步演變而成的,被稱為“細木家具”,是以上乘硬木為主要材料的日常家具。明代家具對后世影響深遠,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形式多樣、構造巧妙,實用性和審美趣味相統(tǒng)一而聞名于世。
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明式硬木家具,而只有蘇州地區(qū)出產的明式家具,其風格特點和工藝技術最具底蘊。這種家具風格鮮明,經過年代的推移依然深得人們的喜愛,最地道的明式家具也稱為“蘇式家具”,或“蘇做”。名貴的黃花梨、紅木、楠木、紫檀等硬性木材常被用于制作明式家具,而大理石、玉石、貝殼等多種裝飾材質也會被嵌入其中。明式家具精湛的藝術手段和裝飾美學的極致追求高度融合,在世界設計史上是罕見的,是功能與美學高度統(tǒng)一的完美例子。
中國古代家具經歷數千年的發(fā)展,到明中期達到頂峰,一般來說,“明式家具”和中國傳統(tǒng)家具幾乎可以劃上等號。當然,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也是中國傳統(tǒng)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終僵化,因此還是以明式家具來代表中國傳統(tǒng)家具。
2.以繁復華麗為裝飾風格的清式家具
如果明式家具是以簡潔而優(yōu)雅為見長,那么清式家具則更注重細節(jié)局部處的裝飾、雕刻,尤其是皇室宮廷的家具。清式家具從歷史角度可分三個階段:清初家具在造型結構上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特點,仍可稱為明式家具;從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慶這一百年,是清式家具發(fā)展的鼎盛期,家具華麗的裝飾和雕刻也大量增加;道光時期,也就是十九世紀,家具過多的奢華達到極致后,是中國家具的衰落期。
清代初期,家具制作從造型、工藝、裝飾、材料等各方面都趨于成熟,特別在家具的種類上,也比以往朝代豐富,形成了“清式家具”。
清代中期,是家具制作的黃金時代。家具設計風格多樣,主要特征是造型莊重、雕刻樣式繁雜、體積大、氣度恢宏。這期間最出色的是宮廷家具,色彩絢麗、紋飾華麗,形成獨具韻味的裝飾風格。
清代晚清,正是十九世紀初期。自乾隆年間家具發(fā)展的頂峰后,清式家具出現了追求華麗和精細的裝飾雕琢的風格,比以往任何時期更注重裝飾帶來的整體效果。但除了細密的裝飾外,晚清標新立異的家具作品已經少之又少。道光年間,隨著鴉片戰(zhàn)爭的結束,家具業(yè)出現了長時間的停滯,工作量日益減少,家具生產日益衰落,清式家具也失去了原本的輝煌。
十九世紀西方家具裝飾風格的演變
十九世紀的西方世界正在頻繁地進行著工業(yè)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學革命,在這些帶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革命推動下,進入了全新的資本主義社會。西方各國由于風俗習慣、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會條件及其后的不同,所用材料各異,呈現出不同的裝飾風格,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家具文化。
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末就爆發(fā)了幾個影響深遠的藝術運動,分別是新古典主義運動、工藝美術運動以及新藝術運動。在這三個藝術運動中,家具設計風格有著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一定程度發(fā)展。
1.以高雅精致為裝飾風格的新古典主義家具
新古典主義運動是十八世紀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紀初風靡歐洲各國的藝術運動,它的出現代表著借古復今的潮流,并標志著一種新的美學觀念。這一時期的家具裝飾藝術是家具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復古運動。在藝術風格來看,新古典主義家具以其莊重、典雅的古典主義格調代替了華麗且脂粉味濃的洛可可風格。
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家具可以說是歐洲家具中最杰出的家具藝術。首先,新古典主義家具中對直線的運用,為家具的工業(yè)化大批量生產奠定基礎;其次,它具有結構和功能上的合理性、舒適性,還有優(yōu)雅而不做作的特點,是古為今用的典范。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家具裝飾風格,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審美觀,給奢華的洛可可風格所籠罩的西方國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裝飾風,對古典藝術進行了新的挖掘和揭示。
2.以質樸純真為裝飾風格的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家具
工藝美術運動是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形成的英國設計革命高潮,也是一場著名的設計改良運動。這時期的裝飾風格特征具體表現在強調手工藝,明確反對機械化代替人手生產;提倡設計應以誠信為本,反對嘩眾取寵和浮夸,注重簡單、樸實無華和良好的功能。
這時期的思想也體現在家具設計上,提出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原則,主張藝術家在家具設計中,追求多采用自然紋樣作裝飾,這場運動打破了矯飾主義盛行的沉悶之風,使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重新喚醒,讓家具設計在工業(yè)化生產的背景下受到關注。家具設計具有明顯的自身特點,多用幾何體作為造型手法,排斥多余的裝飾,用作裝飾的部位都要帶有功能性,形成了家具使用功能與裝飾風格的統(tǒng)一。
3.以美輪美奐為裝飾風格的新藝術運動時期家具
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啟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及美國出現了名為“新藝術派”的實用美術方面的新潮流,是一次影響極大的“裝飾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本質上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在歐洲的延續(xù),同樣是對工業(yè)化的一知半解,同樣是崇拜自然、推崇曲線及自然草木中的紋樣,但表現上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中之一是深受東方藝術的日本所影響。日本家具對新藝術運動的不對稱形式的影響深遠,很多新藝術家具中的花卉圖樣就是采用了日本“浮世繪”的特色,東方藝術的淡彩、細長的線條和空間的運用都在新藝術家具中有所體現。[1]
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家具裝飾也是獨一無二的。早期的家具風格僅停留在表面的裝飾,但隨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在家具設計中融入雕刻、鑲嵌等藝術手段,不僅使藝術形式更加生動,拓展了家具設計的表現手段,也使新的藝術語言在家具設計中得到恰到好處的應用。
中西方家具裝飾風格的對比
1.十九世紀中西方社會背景的差異
十九世紀的中西方世界有著巨大的差異,這個時期中國正處于晚清年間,清朝君主和他的臣民仍然陶醉于閉門造車的封建農業(yè)社會里面,對西方世界日新月異的迅猛發(fā)展毫無興趣,固步自封。直至兩次鴉片戰(zhàn)爭以及1894年的甲午戰(zhàn)爭,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署了一連串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才被迫打開了國門,而這時候西方世界快速社會和技術變革都發(fā)生在此期間。歐洲各國的工業(yè)革命都先后完成,資產階級社會快速發(fā)展,成為社會大部分財富的主人,他們追求生活中美好的東西,于是渴望變革。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結果是家具產品得到批量生產,但其外觀與設計都是比較粗糙的,急需改善,因此而產生了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等把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運動。這個時期中國的少數有識之士意識到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救中國,從而開始把西方的機械技術帶到了中國。
2.十九世紀中西方家具裝飾風格的差異
十九世紀初,中式家具的裝飾風格沿襲了乾隆時期的風格,而西方世界則剛興起新古典主義風格。造型上中式家具強調體積較大,沉穩(wěn)、厚重,注重富麗堂皇的裝飾與雕鏤;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家具傾向對古希臘、古羅馬的模仿,造型多參照古典建筑的形體。
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式家具業(yè)日漸衰落,過度的裝飾造成了必然的衰敗,家具的造型粗糙簡陋,行業(yè)早已出現長時間的停滯不前。此時以英國為首的工藝美術運動正遍及歐洲,家具設計的造型簡單而自然,帶有明顯的哥特式與中世紀風格。
同治、光緒時期,中國的家具業(yè)已經日趨沒落,家具設計變得越來越程式化,連蘇式家具都陷入了形體笨重、裝飾繁縟累贅的境地。這時期整個歐洲與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正不斷邁向成熟,把家具設計引向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
3.十九世紀中西方家具裝飾風格的相同之處
十九世紀中西方家具都體現一種濃厚的裝飾味風格。對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偏向華麗與高貴,無論在紋飾或手工藝上,清代晚期的家具都顯然受到了西方以及中亞風格的影響,出現了所謂的“西式紋飾”,如卷草紋等。西方的三次藝術運動都強調裝飾,紋飾的設計與運用都達到了較高的成就,精湛的制造工藝使家具設計更趨精美優(yōu)雅。這一時期的西方家具設計受到中國的影響,西方家具的美感與工藝的創(chuàng)新同樣給予中國啟迪。
結論
通過對十九世紀中西方家具裝飾風格發(fā)展的研究,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家具發(fā)展在經過長時期繁榮與昌盛的頂峰時期后漸漸停滯了,家具業(yè)的褪色就正如清朝統(tǒng)治的沒落。而同時期的西方家具發(fā)展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各種藝術運動的發(fā)起,藝術家們的不斷創(chuàng)新,朝著把家具藝術與人類生活緊密結合這一目標前進,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最終成為了現代設計的開端。
探尋中西方家具發(fā)展的軌跡,可以讓設計師從歷史的高度來俯瞰家具世界,更加清晰地明辨我國家具過去在藝術與技術上的成就與榮耀,吸收前人的美學思想與藝術修養(yǎng),同時借鑒了西式家具發(fā)展的設計理念與成功經驗,反思中式家具日漸衰落的原因,為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家具發(fā)展提供思想的線索和發(fā)展的方向標,與世界家具的發(fā)展接軌。
(作者單位:廣東科貿職業(yè)學院信息工程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