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1 17:27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水利建筑物混凝土:混凝土的凍融
混凝土的抗凍性是混凝土受到的物理作用(干濕變化、溫度變化、凍融變化等)的一方面,是反映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混凝土的抗凍性不能單純理解為抵抗凍融的性質,不僅在嚴寒地區(qū)混凝土建筑物有抗凍的要求,溫熱地區(qū)混凝土建筑物同樣會遭到干、濕、冷、熱交替的破壞作用,經歷時間長久會發(fā)生表層削落,結構疏松等破壞現象。所以對混凝土的凍融破壞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對混凝土凍融破壞的機理,目前的認識尚不完全一致,按照公認程度較高的,由美國學者T.C.Powerse提出的膨脹壓和滲透壓理論,吸水飽和的混凝土在其凍融的過程中,遭受的破壞應力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當混凝土中的毛細孔水在某負溫下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由水轉變成冰,體積膨脹9%,因受毛細孔壁約束形成膨脹壓力,從而在孔周圍的微觀結構中產生拉應力;其二是當毛細孔水結成冰時,由凝膠孔中過冷水在混凝土微觀結構中的遷移和重分布引起的滲管壓。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混凝土毛細孔隙中水的冰點隨著孔徑的減小而降低。凝膠孔水形成冰核的溫度在-78℃以下,因而由冰與過冷水的飽和蒸汽壓差和過冷水之間的鹽分濃度差引起水分遷移而形成滲透壓。
另外凝膠不斷增大,形成更大膨脹壓力,當混凝土受凍時,這兩種壓力會損傷混凝土內部微觀結構,只有當經過反復多次的凍融循環(huán)以后,損傷逐步積累不斷擴大,發(fā)展成互相連通的裂縫,使混凝土的強度逐步降低,最后甚至完全喪失。從實際中不難看出,處在干燥條件的混凝土顯然不存在凍融破壞的問題,所以飽水狀態(tài)是混凝土發(fā)生凍融破壞的必要條件之一,另一必要條件是外界氣溫正負變化,使混凝土孔隙中的水反復發(fā)生凍融循環(huán),這兩個必要條件,決定了混凝土凍融破壞是從混凝土表面開始的層層剝蝕破壞。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