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二建施工管理知識:建設合同行使法定抵押權的條件
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fā)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是指由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fā)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
依前述合同法第286條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承包人行使法定抵押權有如下條件:
1、需是以工程為合同完成物的建設工程合同。
前已述及,廣義上的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建設工程設計合同、建設工程勘察合同,其中設計合同與勘察合同的完成物僅為設計成果與勘察成果,并不是工程本身,不屬第286條規(guī)定的“工程”范疇,因此只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才可行使這一權利。當然,如是建設工程總承包合同,只要其中包括了工程施工的內容,合同的履行可得出“工程”這一財產,則總承包人當可行使該權利,而承包人行使該權利時求償?shù)膬热葑钥砂偝邪贤性O計部分與勘察部分的債權。
2、需工程屬可折價、拍賣的性質有學者主張不可折價、拍賣的工程包括法律上的禁止流通物,包括公有物與公用物,前者如國家機關辦公的房屋建筑物及軍事設施,后者如公共道路、橋梁、機場、港口、公共圖書館、公共博物館等。公有物與公用物是否均屬法律上的禁止流通物頗值討論。前述列舉的幾種物均是從其規(guī)劃功能的角度考慮,但建設工程作為不動產,其使用權與所有權是可以分離的,公有物與公用物并非均屬禁止流通物,只能解釋為部分屬禁止流通物,而大部分事實上屬限制流通物,即其流通以不能影響其使用功能為前提。基本上,可依法進入市場并可帶來收益的公有物與公用物如機場、道路、公共圖書館等均可在不影響其使用功能的情況下進行所有權的移轉,即便是國家機關辦公用房,只要其在功能上具有市場價值,也屬可折價或拍賣之列。只有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依其性質不能產生收益的公有物與公用物才不可折價、拍賣,如城市公共綠化、市政工程等。
除了前述不可折價或拍賣的部分公有物與公用物外,在性質上不能折價或拍賣的還包括單獨的設備安裝或裝修裝飾工程。如與發(fā)包人單獨簽訂有施工合同的空調、電梯、玻璃幕墻等專業(yè)工程承包人或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承包人等,在工程完成后,如發(fā)包人違約,該承包人應不能對該部分工程行使法定抵押權,因其承包的工程在性質上與主體工程已不可分割,如允許承包人將該部分工程單獨拍賣,一來在經(jīng)濟上極其不利益,二來也可能損害其他權利人的利益。但對總承包人而言,或前述專業(yè)施工合同的承包人與主體工程的承包人共同行使法定抵押權,則不受此限,因為在此情況下,就該部分工程進行折價或拍賣并優(yōu)先受償在法律上和經(jīng)濟上均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