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復習資料—隧道防排水
一、施工中的防排水措施
隧道兩端洞口及輔助坑道洞(井)口應按設計要求及時做好排水系統(tǒng);覆蓋較薄和滲透性強的地層,地表積水應及早處理。洞內順坡排水,其坡度應與線路坡度一致,洞內反坡排水時,必須采取機械抽水。洞內有大面積漏滲水時,宜采用鉆孔將水集中匯流引入排水溝。其鉆孔的位置、數(shù)量、孔徑、深度、方向和滲水量等應做詳細記錄,以便在襯砌時確定拱墻背后排水設施的位置。洞內涌水或地下水位較高時,可采用井點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處理。嚴寒地區(qū)隧道施工排水時,宜將水溝、管埋設在凍結線以下或采取防寒保溫措施。洞頂上方設有高位水池時應有防滲和防溢水設施。當隧道覆蓋層厚度較薄且地層中水滲透性較強時,水池位置應遠離隧道軸線。
二、結構防排水施工要點
?。?)洞內永久性防排水結構物施工時,防排水結構物的斷面形狀、尺寸、位置和埋沒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襯砌背后設置排水暗溝、盲溝和引水管時,應根據(jù)隧道的滲水部位和開挖情況適當選擇排水設施位置,并配合襯砌進行施工。設在襯砌背后和隧底的縱橫向排水設施,其縱橫向坡應平順,并配合其他作業(yè)同時施工;當隧底巖層松軟有裂隙水時,應視具體情況加深側溝或中心水溝的溝底,或增設橫向盲溝,鋪設滲水濾層及仰拱等。襯砌背后采用壓注水泥砂漿防水時,壓漿地段混凝土襯砌達設計強度的70%時,方可進行壓漿,如遇流沙或含水土質地層,不宜采用水泥砂漿作防水層;注漿地段襯砌背面宜用干砌片石回填緊密,并每隔20m左右用1m厚的漿砌片石或混凝土作阻漿隔墻,分段進行壓漿。壓漿順序應從下而上,從無水、少水的地段向有水或多水處,從下坡方向往上坡方向,從兩端洞口向洞身中間壓漿。隧道襯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時,必須經(jīng)現(xiàn)場試驗達到規(guī)定要求后方可使用。
?。?)襯砌的施工縫和沉降縫采用橡膠止水帶或塑料止水帶防水時,止承帶不得被釘子、鋼筋和石子刺破。在固定止水帶和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防止止水帶偏移。應加強混凝土振搗,排除止水帶底部氣泡和空隙,使止水帶和混凝土緊密結合。
?。?)復合式襯砌中防水層的施工:防水層應在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二次襯砌施工前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