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建建設工程管理: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包含著表達能力、爭辯能力、傾聽能力和設計能力(形象設計、動作設計、環(huán)境設計)。溝通能力看起來是外在的東西,而實際上是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它關系著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品德。
一般說來,溝通能力指溝通者所具備的能勝任溝通工作的優(yōu)良主觀條件。簡言之,人際溝通的能力指一個人與他人有效地進行溝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內在動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溝通效益是人們判斷溝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指溝通行為符合溝通情境和彼此相互關系的標準或期望;溝通效益,則指溝通活動在功能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或者滿足了溝通者的需要。
表面上來看,溝通能力似乎是一種能說會道的能力,實際上它包羅了一個從穿著到言談舉止等一切行為的能力,一個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將自己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能力進行充分的發(fā)揮,并能給對方留下良好的深刻印象。
社會是人與人相互作用的產物。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因此,溝通能力是一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必備能力,也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
構成溝通能力有兩個因素,一是思維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信息,并作出邏輯的分析和判斷。另一則是能否貼切地表達出(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而前者更重要,沒有思維的基礎,再好的語言技巧,也不可能達到(傳達、說服、影響)預期的結果。
溝通有兩個要素:思維與表達;溝通也有兩個層面:思維的交流和語言的交流。一般人重視的都是語言的交流,但如果你不了解對方心里此時此刻在想什么,你想得再清楚,講得再清楚,也達不到溝通的目的。判別溝通能力的強弱,有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實時把握對方的思維,而提前作出反應,使交流從語言層面上升到思維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