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物料管制(MATERIALCONTROL)(每小題5分)
8.1所有流程之物料是否具有可追溯性?
考慮:
—不合格物料之識別與置放之困難度。
—做精確之物料追溯所需的時間。
—生產工藝之文件協(xié)助問題的解決。
—追溯系統(tǒng)非常詳細,可使問題做有效的解決。
0—沒有致力于物料追溯系統(tǒng)的建立與遵循。
1—物料之追溯是非正式的依據日期,追溯之功能有限并困難達成。
2—正式的追溯系統(tǒng)存在,但效果不佳。
3—正式的追溯系統(tǒng)存在,但內部制程之追溯,其效果是有限的。
4—廣泛的內部追溯系統(tǒng)存在,并包括所有的品質測試紀錄。
5—假如客戶有要求,追溯系統(tǒng)可提供完整的內部與外部之物料識別與置放之功能。
8.3不合格物料是否已被標示隔離,并依照程序處理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以防止再發(fā)生?
0—沒有不合格物料之標示、隔離與處理程序。
1—不合格物料之標示、隔離程序存在,但沒有效果。沒有正式之不合格之物料處理。
2—不合格物料已有效的標示與隔離,不合格物料之處理非正式的并缺少文件。
3—不合格物料已有效的標示與隔離。不合格物料之處理是根據正式的作業(yè)程序,并有適當的文件留存。
4—不合格的物料已有效的標示與隔離!〔缓细裎锪现幚硎歉鶕降淖鳂I(yè)程序,并有適當的文件留存。改正措施可有效避免問題在發(fā)生。
5—不合格物料已有效的標示與隔離。不合格物料之處理是根據正式的作業(yè)程序,并有適當的文件留存。改正措施可有效避免問題在發(fā)生。不合格物料之發(fā)生原因都能被發(fā)現(xiàn),并能有效地監(jiān)視評估值以防止在發(fā)生。
8.4對于物料包裝、標示、搬運、出貨是否有適當的措施,已使損壞或標示錯誤降至最低?
0—沒有文件顯示物料管制系統(tǒng)存在。
1—作業(yè)人員以非正式系統(tǒng)管制物料,沒有包裝、標示、搬運、出貨之操作基準書。
2—正式的物料管制系統(tǒng)被運用,操作基準書有不清楚或可能錯誤之處。
3—正式的物料管制系統(tǒng)被運用,操作基準書是清楚的且作業(yè)人員是遵循已建立之作業(yè)程序。
4—正式的物料管制系統(tǒng)被使用,并運用其作為產品設計時之考慮因素。已建立包裝、標示、搬運、出貨之標準。文件證明作業(yè)人員是遵循已建立之標準與作業(yè)程序。
5—很多的文件證明從來料至出貨之物料管制標準、作業(yè)程序時非常有效,并運用其作為產品設計時之考慮因素。所有適當的人已受過訓練以了解如何使用標準作業(yè)程序與適當的物料管理。
9.最終審核(FINALAUDIT)(每小題2分)
。ㄗ罱K審核是不同于正常生產過程中產品之確認,其是出廠前最后的審核)
9.1最終審核及抽樣計劃是否以零缺點觀念為基礎?
0—沒有使用抽樣計劃。
1—抽樣計劃是根據MIL-SLD-105D或類似的計劃,并已持續(xù)地使用。
2—以零缺點為標準(C=0)的抽樣計劃已被持續(xù)使用。
9.2對于不合格情況是否有反應計劃或程序?
0—對于不合格狀況,沒有反應計劃。
1—對于不合格狀況有反應,但沒有依據正式的反應計劃處理。
2不合格狀況之反應計劃已文件化,并以迅速及有效的采取防御與改正措施為目標。
9.3不合格是否有標示并予以隔離?
0—不合格產品沒有識別與隔離。
1—一些文件顯示不合格產品之識別與隔離作業(yè)程序存在,但沒有正式及持續(xù)地使用。
2—不合格產品之識別與隔離之作業(yè)程序存在,并適當的文件證明此程序已被持續(xù)使用。
9.4對于重新修整或選別的產品是否在出貨前做再次檢驗?
0—重新修整/選別的產品在出貨前沒有再次檢驗。
1—一些文件證明重新修整/選別的產品在出貨前已再次檢驗。
2—重新修整/選別的產品在出貨前再次檢驗之作業(yè)程序存在,并適當的文件證明此程序已被持續(xù)地使用。
9.5最終審核報告是否保存并作為改正措施及持續(xù)改進之參考?
0—沒有任何審核報告存在。
1—審核報告內容不完整,一般上并沒有用于改善方面。
2—文件顯示審核報告是被留存,并用來確認改正措施及持續(xù)改善。
10.持續(xù)改善/客戶滿意(CONTINUOUSIMPROVEMENT/CUSTOMERSATISFACTION)(每小題5分)
10.1是否采取積極的行動,以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問題?
0—沒有任何積極的行動,去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問題所在。
1—有意愿去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問題,但僅限于很重要之業(yè)務或者延續(xù)重要業(yè)務之手段。
2—有意愿去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問題,但僅限于客戶為前導及要求時。
3—一般上,已采取積極的行動,去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問題所在。
4—對于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問題,一直采取積極的行動,并且將其視為很重要的管理目標,并列入作業(yè)程序文件中。
5—對于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問題一直采取積極的行動,并且將其視為很重要的管理目標,文件顯示已獲致很好的成果。
10.2是否針對客戶問題,提出技術上的支持,已解決問題?
0—沒有任何技術支持存在。
1—少許的技術支持存在以協(xié)助客戶解決問題。
2—一些技術支持存在以協(xié)助客戶解決問題,并可協(xié)助解決較嚴重的情況。
3—適當的技術支持存在以協(xié)助客戶解決問題。
4—適當的技術支持存在以協(xié)助客戶解決問題,并經常是由廠商主導,以協(xié)助客戶解決問題。
5—高水準的技術支持存在,以協(xié)助客戶解決問題,并是由廠商主導,其信賴度非常高。
10.3是否定期舉行品質改進會議?
0—沒有任何的品質改進會議。
1—偶爾1對1或者職務上與員工舉行不定期的會議已檢討品質改善事項。
2—定期與員工舉行會議,偶爾把品質改善事項列入議題。
3—定期與員工舉行會議,并把品質改善事項列入議題。
4—定期與員工舉行品質改善會議,內容專只檢討品質改善事項,并且紀錄是被留存。
5—定期與員工舉行會議,內容專只檢討品質改善事項,與會之員工是熱烈地參與并提出建議,而合理建議,是馬上被執(zhí)行并評估其成效。
10.4是否有員工提案改進制度及獎勵措施?
0—沒有品質提案改進之獎勵存在。
1—品質提案改進之獎勵是非正式的。
2—一個鼓勵員工提出改進提案之系統(tǒng)存在,并計劃于最近制定一個獎勵措施。
3—一個正式的員工提案改進制度之獎勵措施存在,但其僅為建議提供者之意識表達,非全員參與。
4—一個正式的員工提案改進制度之獎勵措施存在,并已使其成為所有員工改進意識之一部分。
5—一個積極鼓勵并獎勵員工提出品質改進建議之系統(tǒng)存在,文件顯示此系統(tǒng)是很有效的。
10.5是否有把品質成本作為品質改進之工具,并設定改進之目標?
。A防、鑒定、內部與外部失敗成本)
0—沒有任何品質成本之評估。
1—品質成本是被收集,但僅限于一些重要的問題。
2—一些品質成本的要件,如報廢與重新修整是被追蹤。
3—品質成本是被追蹤,但很少被運用為品質改善的工具。
4—品質成本是被追蹤,一般被運用為品質改善的工具。
5—品質成本是被追蹤,并被運用為品質改善的工具。另外,品質成本之改善目標已被設定,并追蹤、評估此目標與改善行動是否被執(zhí)行,以確保品質成本與相關成本是持續(xù)被改善。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