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干精神損害的賠償
精神損害是指對人身造成的精神痛苦,它包括精神上的悲傷、失望等。精神損害多由于侵犯人身而產生,但也不排除侵犯財產權造成的精神損害!秶屹r償法》第30條規(guī)定:“賠償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3條第(一)、(二)項,第15條第(一)、(二)、(三)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譽、榮譽權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边@就是說,賠償義務機關在予以金錢賠償的同時,對受害人造成的名譽權、榮譽權等人格方面損害的,還要以精神賠償的方式,為其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在行政賠償領域主要適用于下列行為:
1)違法拘留或違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適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等方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的范圍與侵權行為的范圍要相適應。侵權行為在多大范圍內侵害了受害人的名譽權、榮譽權,在多大范圍內造成了不良影響,賠償義務機關就應在多大的范圍內為其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2.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不可以單獨適用,而只能合并適用。國家既要賠償損失,還要為受害人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以防止國家行政機關以這些方式代替物質損害賠償。
3.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所需費用由國家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可能需要通過公告、登報、廣播、電視等手段實現(xiàn),因此需要一定費用。此項費用應由國家承擔,而不應由受害人承擔。
例題:《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關干精神損害的賠償,在適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等方式時,應注意以下(。 幾點。
A.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的范圍與侵權行為的范圍要相適應
B.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C.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不可以單獨適用,而只能合并適用
D.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所需費用由國家承擔
E.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所需費用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
答案:ACD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
解析: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不可以單獨適用,而只能合并適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所需費用由國家承擔。
四、行政賠償的費用
行政賠償的費用是指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應當向賠償請求人支付的費用。我國《國家賠償法》第29條規(guī)定:“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1995年1月25日國務院發(fā)布實施了《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該辦法對我國國家賠償費用的來源和支付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guī)定,國家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由各級財政按照財政管理體制分級負擔。各級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定數額的國家賠償費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國家賠償費用由各級財政機關負責管理。當年實際支付國家賠償費用超過年度預算的部分,在本級預算預備費中解決。
國家賠償費用由賠償義務機關先從本單位預算經費和留本單位使用的資金中支付,支付后再向同級財政機關申請核撥。財政機關對賠償義務機關的申請進行審核后,應當分別情況,作出如下處理:1)申請核撥已經依法支付的國家賠償費用的,應當及時核撥;2)對賠償義務機關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國家賠償,或超出國家賠償法指定范圍和標準賠償的,可以提請本級政府責令該賠償義務機關自行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
賠償義務機關向賠償請求人支付國家賠償費用,賠償請求人應當出具收據或其他憑證,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將收據或其他憑證的副本報送同級財政機關備案。
此外,賠償請求人要求國家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不得向賠償請求人收取任何費用。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均不得收取案件受理費、勘驗費、鑒定費等一切開支和費用。以上費用均由賠償義務機關自行負擔。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即賠償請求人獲得的賠償金不用繳納任何稅款。
例題:根據《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guī)定,下列關于行政賠償的費用,表述正確的是( )
A.國家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由各級財政按照財政管理體制分級負擔
B.國家賠償費用由賠償義務機關先從本單位預算經費和留本單位使用的資金中支付,支付后再向同級財政機關申請核撥
C.賠償請求人要求國家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不得向賠償請求人收取任何費用
D.賠償請求人要求國家賠償的,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均不得收取案件受理費、勘驗費、鑒定費等一切開支和費用
E.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予以征稅
答案:ABCD
解析: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即賠償請求人獲得的賠償金不用繳納任何稅款。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